龙核先锋 | 李成民:白龙核电项目的“质检先锋”
在北部湾畔的白龙核电项目施工现场,晨光熹微中,一个身影时而俯身测量钢筋间距,时而蹲下检查混凝土浇筑面,安全帽下是一张被阳光晒得黝黑却始终挂着温和笑容的脸庞,他就是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电建一”)白龙核电项目质量控制部主任李成民,一位核电工程质量生命线的守护者。
扎根一线,筑牢质量根基
“核电建设者就像候鸟,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飞。”2024年秋天,李成民告别奋战多年的海阳核电,奔赴白龙核电项目担任质量控制部主任,负责1、2号机组总平工程、1号常规岛及BOP工程质量管理。从土建技术人员到质检负责人,身份转变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他要为白龙核电项目工程把好每一道质量关,让每一方混凝土、每一根钢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白龙核电项目1、2号机组总平及常规岛子项施工中,他与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方案,对每一车土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测,开启“360度无死角”质检模式。“百分之一的失误,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李成民一直用这句话警醒自己。他要求施工队伍采用高强度的绑扎丝,按照规范要求的间距和方式将钢筋紧紧绑扎在一起,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不会发生位移或变形。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多个关键绑扎节点进行复验,逐一检测绑扎牢固度和工艺规范性。经严格核查,所有检测点均达到工艺标准要求,未发现任何质量缺陷,用专业消除了质量盲区。他这种精益求精的质量管控,为项目的安全有序建设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质量屏障。
正在测量钢筋绑扎是否达标
总平工程筏板基础浇筑的时间正逢南方雨季,潮湿多雨的天气最怕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需要重新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一次成型合格。他在现场监督,不肯放过一丝细节。
“李主任,你已经连续盯了快30个小时了,去休息会儿吧。”凌晨三点,同事劝说道。李成民摇摇头,眼睛仍紧盯着监测屏幕:“现在是混凝土初凝的关键期,不能有任何闪失。”当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所有检测数据全部优于技术标准要求。
以身为范,攻克每道关卡
在同事眼中,李成民是“防错宝典”,更是严师益友。他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问题记录本”,把发现的每处瑕疵、难题都记录在册,以高效高质解决所有问题。
生活中的他平易近人,脸上总挂着笑容,工作中却化身“黑脸包公”,对质量问题毫不留情。同部门的小黄打趣他:“‘黑脸包公’可不好当!既要会“诊断”又要善沟通,有时候还要进行唇枪舌战。”
803施工供水站施工过程检查中,他发现板墙的起步钢筋位置与图纸有偏差,他坚决叫停施工要求返工,哪怕被误解为“吹毛求疵”,也始终坚守“质量红线不容逾越”的原则。“李主任常说,老毛病要根治,小毛病要重视,干核电工程绝不允许投机取巧。”合作方的话,道出了他对质量的执着,这股“较真”劲让他成为质量保证的“定海神针”。
在他的带动下,山东电建一白龙核电项目部形成了“人人讲质量、事事抓质量”的氛围。通过梳理各种经验反馈、开展质量培训,常规岛施工团队业务能力显著提升,为白龙核电项目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成民与同事讨论施工方案(右一)
匠心筑核,守护大国重器
质检工作是工程的“第三只眼”,李成民让这只眼睛始终保持锐利。他主导建立了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今年以来完成了14份质量管控程序清单、4套项目质量验收范围划分表,梳理了实体首件样板清单并细化“质量七步走”流程,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他还组织建立了首件样板制,打造了803防水施工、吊装场地钢筋绑扎等三个质量样板,用“样板引路”推动标准化施工;在计量器具管理方面,实行二维码管理,扫码即可查看校验信息,确保检测工具精准可靠。
核电建设是百年大计,从海阳核电到白龙核电,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质检先锋,李成民用13年的坚持与专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他总是充满能量与干劲,当问起秘诀时,他乐呵呵地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白龙核电项目的每一颗螺丝钉都经得起历史检验,我是一名党员,这就是我们核电共产党员的本色。”
正在检查综合管廊
从黄海之滨到北部湾畔,他将工匠精神铸进每一道焊缝、每一方混凝土,让党徽在核电建设的征程中熠熠生辉。这份执着与担当,正是全体白龙核电建设者的精神写照,也是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