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核先锋丨中核华兴王灏宇:扎根一线的核电建设者
清晨六点,江山半岛的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白龙核电项目搅拌站的施工现场里传来设备启动的低沉轰鸣。一个身影早早站在早班会现场,认真检查着工人状态,时不时跟工人小声交流。他是王灏宇,中核华兴白龙核电项目部土建施工分部副部长,也是同事们口中“总在工地转”的王队。
以担当破题
中核华兴白龙核电项目部承担着1号核岛、811调试检修楼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任务。811调试检修楼进入主体结构冲刺施工阶段后,各类技术难题接踵而至,施工组织面临严峻挑战。王灏宇和团队压力陡增,士气一度受挫。
那段时间,他的作息彻底打乱。白天穿着反光背心爬上十几米高的脚手架,手握对讲机、拿着图纸,核对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测量埋件偏差。晚上召集技术人员、工长围坐在一起,反复推演方案。“不能等,也不能拖。问题出在哪,我们就盯到哪。”
通过多轮“头脑风暴”,他和团队决定优化钢筋安装顺序、调整连接节点方式,并安排专人“蹲点值守”,全程跟踪整改,确保施工质量。7月28日,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811调试检修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也是白龙核电项目首个完成封顶的子项工程。
王灏宇(右一)测量钢筋长度
以统筹保质
在项目部同事眼中,王灏宇的身影几乎从未离开过施工现场。“想在办公室找到王队?难!他总在第一线。”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5月上旬,防城港进入雨季。正值1号核岛防水垫层施工关键期,频繁降雨导致基坑积水,经烈日暴晒后基底温度骤升,不利于开展卷材铺贴作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果断调整策略:白天突击细部节点施工,便于组织防雨保护;夜晚气温回落、天气稳定,抢抓窗口期推进大面积铺贴。最终,团队顶住天气压力,圆满完成防水垫层铺贴任务。
6月中旬,基坑垫层开始浇筑,为避免雨水影响混凝土质量,他带领技术员工针对浇筑全流程推演,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防范措施。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收面面积大,导致收面工作存在困难。他迅速调配人手、制定应急预案,成功保障混凝土收面工作按期完成。
王灏宇(右三)正在查看施工图纸
以坚守履责
长期的夜间加班与一线奔波,让王灏宇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如今,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绑上厚重的护腰。
“本人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腰了。”他常自嘲,笑声爽朗,仿佛在说别人的事。但同事们知道,这份乐观背后是用坚强隐藏起的疼痛。1号核岛基坑填平补齐首次混凝土浇筑前夕,他不顾腰部不适,连续48小时驻守现场,统筹调度。
任务完成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却因腰部疼痛无法站起。然而他只休息了一天,便贴着膏药、绑紧护腰,又回到了施工现场,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从搅拌站到811调试检修楼,再到1号核岛,王灏宇始终像一颗牢固的螺丝钉,扎根在白龙核电项目建设的第一线。他的身影,是7000余名白龙核电项目建设者奋斗的缩影;他的足迹,是参建各方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