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看 • 新闻>公司新闻>详细内容

News of GXNP

公司新闻

龙核先锋丨梁雄锋:点亮白龙核电项目建设的“电力之星”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5-10-05_175637_677

2024年,梁雄锋带着在M310、EPR、“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积累的丰富经验,加入广西核电。时值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他临阵受命,扛起了建设一期工程10kV施工用电的重任。

首战告捷,打通第一回路

10kV第一回路施工用电线路全长13.4公里,需架设200余基电杆,敷设导线39公里。线路施工环境复杂,给工程带来诸多挑战。

梁雄锋一头扎进现场,穿梭在山林农田间的施工区域,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实时掌握建设动态。两个月下来,烈日将他晒成了同事们口中的“黝黑小伙”,他却笑称:“安全和进度有保障,晒黑点值得!”

送电前的资料申报极为繁琐。电网公司要求的电子化材料种类多、流程严,稍有疏漏就得返工。他根据以往经验,组织梳理出一份“资料申报清单”和“送电流程图”,协助技术团队准备材料,为第一回路施工送电减少至少3次往返沟通。

2025年4月22日凌晨1点02分,随着10kV开闭所进线断路器顺利合闸,白龙核电项目10kV第一回路施工电源顺利投用。

微信图片_2025-10-05_175702_306

10kV第一回路施工电源顺利通电

未雨绸缪,优化施工布局

梁雄锋知道,电力供应网络建设不能只盯着眼前通电,开闭所及箱变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后续施工推进。

在第一回路施工电源投用后,他立即转入厂内电力网络的统筹优化工作。在开闭所初步设计方案中,设计单位提出“两开闭所横向布置”,但他在核对图纸时发现,该布局与后期110kV开关站施工区域重叠。如果现在建好,将来开关站施工时可能需要拆改,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影响项目整体进度。

他结合以往项目经验,向技术团队建议优化方案:将两个开闭所改为“I型”排列,同时调整电缆走向。这一改动避开了施工重叠区域,也拓宽了检修通道。方案经论证后被采纳,他全程跟进施工,确保电杆、电缆都按新方案落实。

在确定箱变的位置时,他习惯先摸清各区域的施工计划。服务厂前区的箱变原定位置在厂区深处,距离办公和生活设施建设区域较远。考虑到厂前区即将开工,他主动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将其调整至临时道路旁,既满足区域用电需求,也为后续土建和设备安装预留了作业空间。

微信图片_2025-10-05_175714_352

梁雄锋(右一)正在检查箱变放电情况

攻坚克难,应对多重考验

随着项目施工全面铺开,用电负荷激增,建设第二回路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梁雄锋立即投入到新一轮战斗中。

第二回路全长13公里,施工环境同样复杂。施工刚启动,便遭遇防城港持续高温天气。夏季正午,地表温度突破50℃,山林段设备搬运全靠人力,作业风险陡增。作为施工用电项目安全质量监督负责人,他坚持每日巡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错峰作业”,检查防暑物资是否到位、人员防护是否规范。

2025年7月19日,台风“韦帕”预警发布。他第一时间通知施工单位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监理单位开展台风前专项检查,用最快速度加固电杆、转移设备。台风过境后,有3基电杆倾斜,线路存在断裂风险。他立即召集总包单位、施工单位开展抢修,明确“先加固、再校正、后验收”的工作原则,将电杆组立与导线架设并行推进,最大限度减少台风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就在第二回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的时候,又一项紧急任务来了:某施工区域急需用电,一台箱变必须在24小时内恢复送电。当晚突降暴雨,电缆耐压试验久久未能通过。他组织技术人员分析故障,结合过往处理电缆问题的经验,提出“分段排查法”,将线路划分为三个区段同步检测,定位故障。经排查,故障原因为空气湿度过高导致绝缘性能下降。他立即协调搭设雨棚,调运工业除湿机对箱变内部及电缆接头区域进行干燥处理。

试验过程中,面对数据不理想的情况,他与山东电建一白龙核电项目部试验人员通力协作,持续进行干燥处理与环境监测。经过一整夜的作业,箱变内部湿度逐步下降。次日早晨,试验人员开展耐压测试,数据达标后迅速完成接线作业,在7.5小时内完成了从故障排查到恢复供电的全过程,快速恢复了办公区用电。

2025年9月20日,10kV第二回路顺利投入使用,两座开闭所按I型布局建成,箱变全部完成送电,为厂区施工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微信图片_2025-10-05_175730_225

梁雄锋(右二)开展10kV第二回路用电安全专项检查

深耕核电领域8年,梁雄锋从“电气新人”成长为集安全监督、进度协调、技术支撑于一体的“多面手”。加入公司后,他不仅将过往项目经验融入当前工作,还主动承担“传帮带”任务,带年轻同事跑现场、看图纸、学规范。他以兢兢业业的坚守织密白龙核电项目施工用电的每一道防线,用言传身教的实践传递“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意识,让核电建设者的担当在一线熠熠生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