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与毫米较量,把事情做到无可挑剔——回顾广西白龙核电建设者的180天
“桦加沙”超强台风过后,广西白龙核电1号核岛FCD进入了最后准备阶段。
FCD(即First Concrete Date),是核电工程中的“第一罐混凝土浇注日期”,标志着核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个节点被视作核电项目生命的开端,是核电机组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广西核电工程处副处长冯正辰说,“我们即将迎来项目22年来翘首期盼的关键节点。在施工最前线,工程处和全项目7000余名建设者已严阵以待。”
图为白龙核电厂址
倒计时180天,做好厂区排水工程
2024年12月30日,工程负挖正式开始,白龙核电1号核岛FCD需要严控工程各节点。
2025年4月,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迎来了第一个雨季,然而厂区排水系统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业。
“若在雨季来临前,厂区排水系统没有建成投用,将造成基坑积水,整个白龙核电项目都会面临施工中断的危机。”广西核电常规岛施工科科长贺凯说。
厂区排水是一项涉及多方施工作业的复杂系统工程,牵涉总包方、监理、承包商多家单位。
“排水沟遇到岩层,急需鹰钩机,立即从其他项目单位调过来。”
“沉淀池的砌筑工人不足,赶紧增调20个人。”
贺凯把各方需求记在本上,把每个难点记在心里。每天早班会后,他和总包方、承包商的四人小组立即奔赴工程现场,分头检查、督促进度、解决难题,日夜不息、风雨兼程,一刻也不敢懈怠。
4月强降雨来临时,贺凯心里很踏实。雨水顺着排水管道流下,核岛基坑无恙,施工正常进行。所有奋战过的不眠夜晚,俨然化作团队每个人脸上同样的两个字:值得。
倒计时150天,保证混凝土质量百分百合格
混凝土质量是FCD的关键。然而在5月份时,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连续多天出现了无法解释的数值偏差,项目进度亮起了黄灯。
相同的配比、同样的设备,得出的试验结果却与以往项目的实际数值相去甚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材料?是设备?还是某个被忽略掉的细节?
“可能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石粉数量、水泥批次、环境温度……一切皆有可能。”混凝土链施工负责人辛鹏说。反复试验排查,一次又一次投料,一轮又一轮记录,真相却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
直到有一天,辛鹏发现试验人员在添加外加剂时,未进行充分搅拌,这一小细节将导致外加剂添加不均匀,从而影响试验结果。修正手法后,偏差显著下降,数值接近理论预期。
在大家都为找到原因松了一口气时,辛鹏却说:“不行,我们干核电工程要的混凝土不是‘降低偏差’,而是‘零偏差’。”又经过两个日夜不停地试验纠偏,试验结果终于和理论值完全吻合。
没有人数得清到底做了多少次试验,也没有人记得熬过多少个日夜。大家只记得,6月5日、6日,白龙核电项目搅拌站1、2号生产线相继调试完成,顺利生产出第一方合格的混凝土。
图为白龙核电搅拌站机组
倒计时90天,钢筋绑扎宛若机械雕琢
6月24日,白龙核电1号核岛终于迎来了关键性的底板钢筋绑扎阶段,是FCD前核岛主体工程最关键的施工环节。
从测量放线、铺设垫块,到前后四层钢筋的叠绑,再到插筋施工与型钢支架加固……每一环都关系核岛未来的绝对安全,绝不允许有分毫误差。
“钢筋间距的允许偏差是不能超过20毫米。”核岛施工科科长兰学文说,验收仅要求抽检,但施工必须完成100%的钢筋间距检查。
7月,兰学文带领科室全员下到基坑,俯身、弯腰、拉尺。一根一根地量,一寸一寸地校,自检、互检、专检,一环都不能少。47天,四层钢筋全部绑扎完成,全部验收合格。
“这个通常需两个多月的工程,被我们核岛团队硬是‘啃’了下来。”兰学文说。
如今,1号核岛由1000多吨钢筋编织而成的底板,整齐、精密、均匀如一,宛若机械雕琢而成的巨型艺术品。它静卧在基坑之中,等待着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总有跟自己较劲的时候:明明符合标准就已经可以,却偏要追求完美,跟自己‘死磕’,非要把事情做到‘无可挑剔’。但核电工程人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冯正辰说。
图为1号核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