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看 • 新闻>媒体报道>详细内容

Media Reports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凝聚内外合力,广西核电筑牢核安全文化基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

在核电建设和发展中,核安全永远置于最高优先级。“构建强大的核安全文化是实现核安全目标的基石。”国家电投集团广西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维民说,“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需要让核安全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破除内部沟通壁垒,构建新型合作关系

“真正让每一位员工在核安全文化的熏陶下,都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规范操作设备到及时报告安全隐患,从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到勇于承担安全责任,真正把白龙核电当作自己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丁维民说,“于是我们提出构建核电建设的新型甲乙方关系。”

新型甲乙方关系,是广西核电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将核电站的业主单位与各参建单位从单纯的甲乙方合同关系,通过“大党建+大宣传+大工会”三位一体的文化融合机制,重塑为共创价值、协同发展的责任共同体。丁维民说,“这样来打破传统甲乙方之间的沟通壁垒,最终凝聚起全项目各方共建共享、协同攻坚的强大合力,为核电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注入了更坚实的动力。”

在白龙核电,业主单位各业务领域骨干携手各合作伙伴成立党员攻坚先锋队,如期实现1号核岛具备FCD条件、海工工程开工、首批设备交付等关键节点,充分激发党员先锋的带头攻坚作用、实干担当活力与跨单位协同效能,不仅让“攻难关、啃硬骨头”的党员本色在工程一线彰显,更将分散的甲乙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切实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优势转化为保障项目关键节点如期突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的硬核动力。

与此同时,广西核电搭起了党建联建的“红纽带”、高层对话的“直通车”、承包商联席会的“议事桌”、一线恳谈会的“心里话平台”、安薪行动的“放心锁”。这些多元渠道与务实关怀,悄悄拆了传统甲乙方之间隔着合同条款的“无形墙”。如今的白龙核电施工现场,没人再死抠“这是甲方责任”“那是乙方义务”,取而代之的是保障薪酬支付、完善保险体系及实施专项激励等务实措施,是“这个难题得联合攻关”,是一线员工恳谈会上提出的劳保用品使用等14项具体问题当即得到解决,是幸福龙核“云上家园”长效意见反馈平台迅速上线,满是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热乎劲儿。这些举措使工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尊重,激发了全员在白龙核电项目建功争先的积极性,让每一位白龙核电人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核安全文化,形成“多一点实践、多一点反思、多一点质疑、多一点维护”的行为自觉。

“白龙核电建设现场不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一个传递正能量、弘扬工匠精神、凝聚人心的文化场。”广西核电党群工作处处长李娜介绍道。为营造这一文化场,公司积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组织18家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白龙核电好故事”比赛,成功发掘并传播了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山东电建一技术骨干刘江、“把一辈子时光扎在核电工地上”的中核华兴搅拌站区域施工负责人何德才等为代表的一批感人至深的建设者故事,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核电建设者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公司打造了《龙核先锋》《项目大团队》等覆盖所有参建单位的核心宣传栏目,加强一线先进典型人物的立体化传播,将分散的力量凝聚成价值共同体,为工程建设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如今,在白龙核电项目建设现场,一种新型的合作文化正在形成。丁维民说,“各方不再是简单的合同履约关系,而是成为携手共进的合作伙伴。”

融入地方,获得更广泛理解和支持

“培育核安全文化,需要对内搞好宣传、对外做好科普。”丁维民说。

从展厅到课堂,从画笔到短视频,广西核电正系统推进核电科普工作,尝试用多种方式为公众揭开核电的神秘面纱。在防城港市科技馆建设的核电科普展厅,获评“防城港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国和行 龙核行”“开学第一课”核安全科普活动、举办“魅力白龙杯”青少年儿童绘画大赛,成功将核安全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与兴趣培养;通过《揭开白龙核电项目建设的神秘面纱》《龙核宝宝走一线》等一系列专题报道和视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核电科普知识,增强了科普传播吸引力;聘任“白龙核电科普大使”,包括防城港市科技馆馆长、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等多行业人士,提升科普的针对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广西核电开展的“映山红·核暖边疆”爱心公益活动,通过帮助孩子实现“微心愿”、为村民提供就业帮扶、建设“益织花”工坊等方式,惠及500余人次,将核电发展的温暖真切地传递到边疆乡村孩子与村民心中,也为核电科普营造了信任、接纳的社会氛围。

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和培育,已经逐渐成为整个华南地区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共识。2021年5月25日以来,华南监督站已经和包括广西核电在内的10家核设施营运单位,共同筹划建设了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华南监督站白龙监督组组长郑涛说,“核安全文化已成为构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大厦的基石之一,为保障核能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加快一批核电项目发展,对于广西能源结构优化、改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缓节能减排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广西有效链接产业、资源、媒体的科普集成平台较少,科普宣传力度不足,科普讲师人才队伍力量有待提升,公众核电科学知识普及度不够,持续有效开展核电科普工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丁维民说,“作为自治区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广西‘两会’上,我也提出了‘依托核电发展同步做好核电科普工作、进一步加大科普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广西核电科普示范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凝聚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共识’的提案。”

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推动项目高标准建设的强大动能,以文化为纽带、以价值共创为内核的新型甲乙方关系,“这将为新时代重大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丁维民说。

×

用户登录